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恋爱首选什么星座(恋爱首选)

发布时间:2023-06-09 09:09:27作者:作茧自缚来源:互联网

恋爱首选(恋爱首选)

恋爱首选

爱情里,如果可以找到一个长情的对象,就算最终这段感情没能够有一个美好的解决,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会被深刻铭记于心,久久无法从内心深处被忘记,而这就是爱情走过最美好的印记。下面就看看在十二星座中,有哪些星座对待感情的表现是最长情的。

第一:金牛座

金牛座的长情是在预料之中的。对于感情金牛都是慢热居多的,他们相当被动,不善于主动出击也是金牛的格调,他们很渴望细水长流的爱情,并且对待一段感情需要一段很长的考察期,才能下决定是否接受。但是一旦接受和认定了对方,轻易不会做出改变,有始有终。金牛陷入爱情后,更加愿意为了喜欢的对方鞍前马后,抠门的金牛对于喜欢的对象,是不会吝啬花钱的,更愿意为对方花钱来证明自己的心,将一切好的东西都捧给对方。

第二:摩羯座

摩羯座是一个用情很深的星座。他们对待感情是专一又坚定的,一旦让他们遇见对的那个人,摩羯就很难再有所改变了,完完全全就认准了是这个人。他们不会轻易陷入感情,但一旦陷入感情,便会一直投入其中。如若你没有做好与摩羯相伴一生的决心,就请不要去招惹摩羯。摩羯座的人一旦在感情上受了伤就很难再相信爱情了。

第三:射手座

另一半是射手座的人,一定是非常幸福的。这是因为射手座一旦遇到那个真正爱的人,他们绝对比谁都认真。他们会给对方承诺,也会用一生去完成这份承诺。即使时光如梭他们也依旧保持初恋般的新鲜感,对感情的热情依旧如初只增不减。恋爱中的射手是一个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烈士,他们渴望真爱,一旦遇到了符合理想的对象,就一定会表现出来爱意。

 

恋爱首选

文|张平

插图|来自网络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在爱情中,总有些明明看起来“不搭”的人却最终能走到一起。

遇到一个人,爱上一个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但爱情的世界里总有些“规则”,比如年龄。

如果年龄差距过大,那么两个相爱的人能在一起吗?

今年24岁的小韩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01、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大13岁的男人

小韩去年大学毕业,出生在二线城市是独生子女,家境优渥,父母从小就把她捧在手心,什么都给她最好的,生怕给她留下遗憾。

本来按照小韩父母的安排,小韩毕业后应该回家里找一份轻松不累的工作,然后准备嫁人。

但小韩大学毕业之后,先斩后奏的孤身去了离家几百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

一个人在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自己租房子自己找工作,虽然家境好,但小韩也同样经历了所有离乡少年所经历的一切。

在职场上,小韩同样也不顺心,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突然从象牙塔到了一个讲绩效讲人情世故的场所。

小韩就像一个穿着单衣,站在冰天雪地里的人一样,所有人都自顾自的裹紧自己的棉衣,她只能无助的看着。

人在无助的时候最脆弱,尤其是女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同事何伟闯进了小韩的生活。

何伟今年37岁,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妻子婚内背叛,离婚后他要到了孩子的抚养权,现在带着孩子一起生活。

和别人的冷漠不同,何伟总是会不动声色的给小韩帮助。

在小韩面对大型打印机卡纸,不知所措的时候,何伟恰好要打印东西。

在小韩为完不成明天要上交的报表而焦急的时候,何伟恰好有对接数据要整理,于是顺手就帮她做了。

在小韩因为被同事忽视而感到尴尬的时候,何伟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提到她。

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就熟络了起来,何伟成了小韩的“暖心树洞”。从只交流工作到无话不说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很多人觉得两人之间能产生爱情,要么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循序渐进,要么发生过一些能让人铭记的事情。

其实大部分的爱情,来的很快也很平淡。

仅相识了两个多月,何伟向小韩表白了。

他对小韩说:“我知道,以我的条件是配不上你的,但是爱情这个东西太奇妙,离婚后我没想过会再爱上任何一个人,可是没想到遇到了你。”

面的何伟的表白,小韩一时不知所措,她心里是喜欢何伟的,但是考虑到两人之间毕竟相差13岁,而且何伟还有孩子。

感情上小韩倾向于和何伟在一起,但现实告诉她,她不能选择和他在一起。

​02、有些“大叔”的温柔可能是假意

现在很多20多岁的女孩都喜欢30多岁的“大叔”,觉得大叔有人情味、知道心疼人、有责任心、成熟。

但世界上,这些所谓的优点,可能只是一种伪装。

“渣男”不分年龄,而且年龄越大的“渣男”套路越深。

很多所谓的暖心大叔,其实都是在迎合市场伪装温柔。

20多岁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太单纯了,带着一股冲劲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但现实大多处处碰壁。

这个时候最需要关怀,而同样年轻的小伙子自顾不暇,“大叔”就有了可乘之机。

温柔一点、感性一点,再加上自己过往的经历渲染,大多数女孩都会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懂”自己的男人。

但实际上他谁都“懂”,懂得不是人,是套路。

就像何伟一样,每次出现的都恰到好处,拿捏的极有分寸。

如果盲目的同意何伟的追求,很有可能让自己陷进感情的“泥潭”。

03、选“大叔”要有慧眼

“大叔”的温柔可能是假意,那么女人就要在爱情里完全避开大叔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大叔”对爱情的出发点是真心,那么套路也是追求爱情的方式而已。

在确定“大叔”能不能选的时候,要注意这两点:

第一点:“大叔”为什么单身

关于这一点,不仅要听“大叔”怎么说,还要自己去找答案。

每个人在谈起自己的时候都会美化自己,甚至有些人为了博同情会直接编故事。

可以通过“大叔”身边的人去了解他,或者注意他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第二点:从认识到确定恋爱关系,不要少于6个月

女人会在感情里羞涩,男人同样也会在感情里羞涩,越是急着推进关系说明目的性越强。

就像小韩和何伟一样,两个月的时间太短,完全不够看清一个人。

最后,希望每位遇到“大叔”的女孩子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大叔”从来都不是恋爱的首选,也不要因为几件让人感动的事就决定嫁给一个人,人品才是保证婚姻幸福的底色,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后再决定是否能在一起。

--END--

作者简介:张平,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知名情感自媒体。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恋爱首选栀几

恋爱首选栀几TXT百度云

一轮高悬月 万念俱清新

中秋将至,探寻北京历史上的赏月胜地

时近中秋佳节,自古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之说,而赏月便是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说到北京的赏月,人们或许首先想到的是“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其实,历史上北京还有多处赏月胜地。如“湖心赏月”“五桥夜月”“长桥映月”“星台览月”“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钓台秋月”,不同的景致给人不同的精神享受。

城中什刹海

前海湖心岛观月亭“湖心赏月”

“湖心赏月”为京城“西涯八景”之一。“西涯”何在?或许使人感到陌生,其实就是今天的什刹海,历史上曾称海子、积水潭、玄武湖。明代文学家李东阳便出生于“玄武湖西浒”,即什刹海西北角玉河水围之地,因其号西涯,故将久居的什刹海称为西涯胜地,他还写下《西涯杂咏十二首》,吟咏这一带的秀丽景色,由此西涯便成了什刹海的代称。

西涯八景为早年间环绕什刹海的八处景观,而湖心赏月是指什刹海前海湖心岛上的观月亭。

漫步于前海水畔,远远望去,只见湖心岛被绿柳掩映,面积虽然不大,但景致幽雅。每到月圆之夜,明亮的月光倒映在水中,风送荷香,湖心岛似蓬莱仙阁置于水光中,景色宜人。置身于此,远处的皇城、景山、白塔、钟鼓楼尽收眼底。中秋节之夜,更是湖心岛赏月的最佳时机,多有文人雅士乘小船到岛上赏月,赋诗唱和,感受中秋夜色之美。

而今,什刹海仍是京城中秋佳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赏月首选之地,或徜徉于水畔,或泛舟于水上,举头远望,银月如玉,凌空而悬,令人心旷神怡。

卢沟桥

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

说到北京的赏月胜地,最知名的当属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了。卢沟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重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自永定河东侧宛平城西门向西而行,便来到卢沟桥畔,不远处是乾隆御书的“卢沟晓月”碑亭。拾阶而上,宽阔的桥面,数不胜数的石狮,尽显古朴与沧桑。

卢沟桥以卢沟晓月而闻名。晓月即拂晓之月。南朝谢灵运有诗曰:“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自古以来,这里便成为赏月胜地。据传,古时候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此时站在卢沟桥之上,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月圆之时寻游于此,感受卢沟晓月的意境,并吟诗作赋。元代进士宋本诗曰:“卢沟晓月堕苍烟,十二门开日色鲜。海上神仙非弱水,人间平地有钧天。”明初江南才子唐之淳赋诗:“侵星度舆梁,落月沟水上。月光金镜侧,梁影玉虹样。”

徜徉于古桥之上,浓浓的古意令人品味不尽。我去时虽不是明月当头,但也能体会出“卢沟杳杳出桑乾,月照河流下石滩”的意境。

如今,卢沟桥依然是京城赏月的首选之地,每至中秋,到此赏月者络绎不绝。

京东八里桥

“长桥映月”,明清时的通州八景之一

长桥映月之长桥,地处朝阳区东部,临近通州区的八里桥。八里桥是京东入城之咽喉,有陆运京储之通道之称,它与京西卢沟桥、京北朝宗桥、京东南马驹桥合称拱卫京师四大桥。现今乘坐地铁1号线到八里桥站,出B2口,北行不远,便可望见这座古老的石桥。

据《古韵通州》载:永通桥南北走向,其造型极为特殊。中孔较高,两边的孔极低,相差悬殊,这种构造是专为漕运需要设计的。通惠河运粮船多为帆船,如建造普通形式拱桥,势必阻碍漕船的航行,为此将桥的中孔建造得相当高耸,漕船可直出直入,故有“八里桥不落桅”之说。因远望该桥如长虹卧波,月轮堕水,故有长桥映月之称,为明清时通州八景之一。

中秋之夜,远望长桥,如虹卧川,三孔桥洞中各映着一轮明月。皎洁的天空中月如银盘,清清的河水中月影浮动,水月交辉。衬托着洁白如玉的长桥,使人疑在画中。

寻游至此,虽不见长桥映月景致,但能想象出明月映古桥之佳景,远观、近赏古桥,古韵犹存,由此想到清代诗人李焕文的那首《长桥映月》诗:“湖溯昆明引玉泉,虹桥八里卧晴川。石栏拥似天衢入,画舫摇从月窟穿。万斛舟停芦荡雪,百商车碾桂轮烟。渔灯蟹火鸣征铎,惊起蛟龙夜不眠。”

京西八大处

“五桥夜月”集西山月色之美

八大处位于西山脚下,最早建于隋末唐初,历经辽金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由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观闻名遐迩,古人曾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后人又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

八大处十二景之一的五桥夜月集西山月色之美,曾是京西中秋赏月的好去处。据《西山八大处古韵》载:八大处有五座知名的古桥。一为长安寺长安桥,二为西山饭店翠微桥,三为救世军绿板桥,四为柳溪北端同济桥,五为三山庵下万善桥。五桥南北相望,形如贯珠,夏则听泉,冬则看雪,可尽览幽谷之苍茫。每当明月中天,或徘徊信步,或倚仗独处,望长空皎洁,别有一番清静气象,正可谓一轮高悬月,万念俱清新。昔人有诗曰:“小桥步月乍惊秋,四望青虚景更幽。几处流泉喧石底,一轮明镜水中浮。”

而今,经过治理,八大处陆续恢复了“五桥夜月”“烟雨鹃声”等景观。

京北龙山西

已然湮没的“钓台秋月”

钓台秋月位于怀柔城区龙山西侧,这里是怀九河与怀沙河交汇处,历史上形成京北山水殊胜的绝美景色。据明万历年间《怀柔县志》记载:“钓台秋月,在县西三里。”清代顾梁汾在《温阳纪略》中描写了这一景观:“县西有钓鱼台,山水殊胜,涧流至此,阔丈余,横板桥以渡。东南一望,渚烟村树,仿佛江乡。”“温阳”即怀柔的古称。

钓台秋月在明代即为怀柔八景之一。因邻近怀柔城,由此成为文人墨客闲游雅聚首选之地。尤其是每逢中秋之际,多有垂钓者在此一边钓鱼一边赏月:但见天上水中互映玉盘,光照四野,如梦如幻;时有鱼儿跳出水面,尤富情趣。清康熙年间怀柔知县吴景果曾赋《钓鱼台》诗:“极目高台烟水秋,临溪巨石好垂钩。奔淙远自千山落,朝鲤平添七渡流。吏隐不妨侪钓叟,官闲长得伴沙鸥。无端触拨江湖梦,万顷沧波一叶舟。”诗如画,画入诗,给人无限遐想。

1958年修建怀柔水库,钓鱼台因位于库区淹没区内而迁移,从此这座成村于明代,渚烟村树、仿佛江乡的古村,连同“钓台秋月”美景一起不复存在了。

关外延庆

独山夜月,远在辽金元时期已闻名

独山夜月是延庆妫川八景中最为著名、最具意境的一景,也是关外赏月胜地,远在辽金元时期就已闻名。

据《延庆史话》记载:距延庆县城30余里有缙山城,今为旧县镇旧县、盆窑、团山三村交界的团山之上,因其孤立存在,与周边山脉并无联系,又称独山、小孤山。即这里沟壑纵横,群山起伏,林木葱葱,遮天蔽日,景色壮观。在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惟有孤峰高耸,真如仙境一般清丽。于是有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赏景吟月,独享山色与月色之美。

明代礼部尚书赵羾被贬隆庆(今延庆)时,在中秋之夜寻游此地,观景赏月,即兴赋《独山夜月》诗:“孤峰顶上月团团,仙掌高擎白玉盘。咫尺冰轮移万里,分明弱水浸三山。”若非亲临山顶,不会发出如此真切的感受。

明清时期山上曾建有娘娘庙,供奉碧霞元君等诸神,还有一座居高临下的赏月台,多年后皆无存,2017年其遗址被考古发掘。

星台览月

登台远眺,月如玉蝉

星台览月曾是京城东部的一处赏月胜地,为“大兴旧景”之一。这里所说的大兴并非今天的大兴区,而是明清时顺天府所辖的大兴县,其范围包括北京城的东半部,因“星台”当时在大兴县境内,故为该县旧景。

所谓星台,即今天朝阳区的将台。早年间“台高千尺,万籁寂静,登台远眺,月如玉蝉”。而中秋之夜在此赏月,更是别有景致。

据清代《通州志》载:“在(通)州城北通京师东直门中路,旧传慕容氏拜将台也。”据考,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景昭帝慕容儁所筑将台,当在今将台村以西。因村位于将台附近的低洼地,故名将台洼。

将台,也称拜将台,始于汉代,是一种军事设施,由点兵高台、屯兵营房和阅兵广场组成。点兵高台通常是利用地势较高的平台作为最高军事长官点兵、阅兵之地。东晋时期,战乱纷飞。慕容部族占据北京,称燕。慕容儁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为前燕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时多次征战。为激励将士们,每次征战前,要在将台上把一些职位授予某位将士。据传其中一座将台便设于今天的朝阳区将台洼村附近。

明清时,此地空旷,当时出东直门有一条官道,通往北京东北部,将台北临官道。其高高凸起,呈凌空之势,每至中秋之夜,便有京城的文人墨客出东直门,到此登高赏月,名为星台览月。特别是那些“独在异乡为异客”之人,中秋团圆之夜,便在此遥望家乡,感受一份“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而今星台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将台这一地名。

御园里的赏月佳景

“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和“长廊邀月”

京西御园以三山五园而泛称,历史上曾有多处赏月佳境。

圆明园以“四十景”而知名,此外还有鲜为人知的“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本是浙江杭州西湖及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大多围绕西湖分布。置身于此,令人如临其境,堪称景点命名的典范之作。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幸游西湖,对这里的景致格外青睐。回到京城后,令宫廷画师绘制了西湖十景,随后将这十景“移植”到圆明园内,这样他就可以不用远足,便享受江南的秀丽风景。其中的“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是御园中的赏月佳处。

初秋之日,我特意到圆明园寻访曾经的赏月佳景。沿着林荫小路,首先来到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北岸的“平湖秋月”旧址。据圆明园管理处的张先生介绍:“平湖秋月”这处景致在雍正年间已经形成并命名了,乾隆年间仿建“西湖十景”时将此景进行了完善。其整体建筑坐北向南,依山面水,营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境。月圆之夜,登楼眺望,在恬静中仿佛能感受到西湖之浩渺。雍正皇帝几次到此赏月,并赋《平湖秋月》诗:“树杪暮烟收,晴光逐水流。浅沙闲立鹭,轻浪稳眠鸥。心月又圆镜,湖天一色秋。恍疑星汉里,缥缈玉京游。”

乾隆皇帝在这里造景时,更是颇费心思。其所处的位置多有几分西湖的神韵:其东侧为石桥和双峰插云景观,西侧则连接廓然大公景区,北侧倚靠一组不高的小山丘,南面则是水面宽阔的福海。在周边景致的营造上,力求从意境上达到最佳。乾隆皇帝多次到此赏月,并赋诗曰:“不辨天光与水色,结璘池馆庆霄凉,蓼烟荷露正苍茫。白傅苏公风雅客,一杯相劝舞霓裳,此时谁不道钱塘?”

只可惜这处赏月胜地于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而今已无踪迹可寻,只有旧址上矗立着的一块碑刻,大致可以确定昔日“平湖秋月”胜境所处的位置。

离开“平湖秋月”旧址,向东而行,便来到位于圆明园福海东北部的“三潭印月”。张先生介绍:乾隆初年(1736年)已有“三潭印月”一景,后来仿建西湖十景时将此景进行了改造,整组建筑处于一条东西向的水湾之中,湖中有仿西湖而建的三座小塔,亭亭玉立于波光潋滟的湖面之上。塔高2.4米,中部塔身为球形中空,球面上排列有5个小圆孔。塔顶为葫芦形,造型优美。月圆之夜,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映入水中,宛如一个个小月亮。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颇具诗情画意。乾隆皇帝格外青睐这里的中秋景色,多次在月圆之夜邀近臣到此赏月吟诗作赋。

这处赏月胜地也于咸丰十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当年的“三潭印月”一带仅存一座石桥,附近散乱着不少巨大的石块,掩映在浓荫里。

“长廊邀月”为颐和园佳景之一,位于万寿山南麓。

长廊沿昆明湖北岸构筑,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修建这座长廊是为了皇太后“春赏百花,夏观霁雨,秋揽明月,冬兆瑞雪”,以求“风调雨顺,国泰平安”。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新建造。

到颐和园寻访,特意选定在晚上7点之前入园,也就是快到停止售票之时。

进入东宫门,穿过仁寿门,走过德和园,很快来到邀月门门前,这里是长廊的起点。仔细观看悬挂的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邀月”二字典出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据传慈禧太后很喜欢这里的景致,并亲笔题写了“邀月门”之额,并在皓月当空之时,在宫娥彩女的陪伴下,漫步于此,观园中之月景,仿佛步入天宫之仙境。

沿着长廊漫步,很是惬意,此时游客逐渐出园,所以园中游人极少,四处一派寂静。不知不觉中,天色暗下来,长廊里的灯亮了,附近的一些景观灯也亮了,放眼望去,灯光映射着的长廊,别有一番景致。

当走到长廊西端的石丈亭时,月亮已从东方升起,虽不是圆月,但月光依然明媚。皎洁的月光照在昆明湖上,使水波呈现出柔和的黄色,明晃晃的。远望知春亭、文昌阁、廊如亭、十七孔桥、南湖岛、西堤,在月光的映照下,尽显朦胧。向西方眺望,月光之下,隐约可看到西山的轮廓和玉泉山的宝塔。

寻游了一个多小时,领略了别样的颐和园夜色,而“长廊邀月”的景致,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京郊也有好几处赏月佳地

香山公园内有三处,“邀月榭”位于玉华岫院内,为三间歇山式建筑,既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也是深秋观赏红叶的佳处。皓月当空之时,静坐邀月榭下,把酒邀月,别有一番意境。“栖月崖”位于森玉笏东北,乾隆皇帝以此山川佳胜,取郦道元《水经注》中“岭纡曦轩,峰驻月驾,斯崖有焉”之意命名。据传他驻跸静宜园时,曾在此观赏山野月景,并赋“栖月崖”诗十题十二首。“延月亭”位于森玉笏上方,居高临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据传,乾隆、嘉庆、道光皇帝曾在此赏月。

京郊有三处:“龙潭映月”位于顺义牛栏山北部,为怀水与白河合流处,东有龙潭,西有灵泉。每至月圆之夜,龙潭中映出一轮明月,静如碧玉,皎洁妩媚,早年间附近文人雅士多聚于此赏月、观景。“南川午月”位于昌平北部的沟崖,其南侧有一高台,每当月圆之午夜时分,有僧道在此或打坐或习武,意为采午夜之灵气,沐午夜之月光。

“濯月漪”位于大兴团河行宫西湖畔,本称西临河房。据传有一年临近中秋的傍晚,乾隆皇帝幸驾于此,但见明月高挂,把湖水照得格外清澈,遂从宋代庄珙“不起奔雷浪,微生濯月漪”中取字,将西临河房改为“濯月漪”,由此这里便成为行宫中的赏月之地。(户力平)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