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或美称(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和雅称)

发布时间:2023-04-28 09:47:06作者:孤单的城来源:网友投稿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和雅称(诗经十二个月的雅称)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和雅称

       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农历的十二个月。说到今天是几个月,脱口而出的一定是新历的日期。我不知道农历是什么。因为农历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农历月份会有很多其他的名字和优雅的名字。

       农历十二月别称
       十二月又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除月、残冬、末冬、嘉平、贫节、星回节。
       十二月雅称:丑月、涂月、大吕、暮冬、梅月、暮年、冰月、严月
       杜甫的《腊日》诗说:腊日常年温暖遥远,今年腊日冻全消。秦朝把十二月定为腊月,后来继承。自古以来,十二月就是冰雪的代名词,所以也叫冰月和严月。

       阴历十二个月的雅称
       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被称为冬月和腊月,但冬月很少使用 。十冬腊月是从此获得的,字面意思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
       农历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称为初日,如农历1月2日称为正月2日;第11天至第20天 和第30天直接用天数记录。例如,农历1月15日(元宵节)称为正月15日,农历12月30日 (除夕夜)称为为除夕)称为腊月30日;第21天至第29天按顺序习惯称为20天,一些 胜利者称之为念日。例如,农历1月22日称为正月22日或正月22日。

       正月:端月、元春、角月、始春
       二月:月、月、月、春
       三月:桃月、桐月、炳月、三春、阳春、暮春
       四月:阴月、梅月、钥匙、清和月
       五月:榴月、月、蒲月:
       六月:荷月、荔月、目月、伏月
       七月:兰月、巧月、瓜月、相月、霜月、桐月
       八月:桂月、壮月、中秋月
       九月:菊月、玄月.
       十月:月、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冬月、佳月、专月
       十二月:腊月、涂月、嘉平月

诗经十二个月的雅称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一年四季,十二月份,每个月的雅称都很多很美,这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知道的越多,想象的空间就会越大;知道得太少,可能就太可惜了。花五六分钱时间沐浴古人的智慧,充实一下自己,愉悦的不仅仅是心情。总之,非常值得,也有这个必要。

一月的雅称有:孟春、正月、端月、元月、新正、开岁、嘉月、瑞月、陬月、孟陬、柳月、初月等。“孟春”称呼是将一年新岁首月看作春季之始。据《吕氏春秋通诠》所载,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春季三月,第一月为孟春,第二月为仲春,第三月为季春。“端月”,本来是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即位,由于秦始皇正月在赵国出生,取名“赵正”,因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的雅称有:如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仲阳,仲钟、大壮、酣春、仲春、 夹钟、卯月等。“如月”出自《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郝懿行著《尔雅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三月的雅称有:窉月、莺月、辰月、桃月、季月、晚春、暮春、季春、蚕月等。 “桃月”是因三月桃花粉面羞,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蚕月”,《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蚕月条桑”句,养蚕缫丝在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并延续至今。农历三月是开始养蚕的季节,所以将其成为蚕月。

四月的雅称有: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和月、正阳等。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麦序、麦候。

五月的雅称有:榴月、端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皋月、兰月、忙月、暑月、鹑月、仲夏、鸣蜩、夏五、小刑、天中等。“鸣蜩”在《诗经》上记载“五月鸣蜩”,蜩即是蝉。意思是在五月知了们纷纷破土上树,开始了夏天的第一声清音歌鸣,因此五月别称“鸣蜩”。

六月的雅称有:暑月、荷月、伏月、旦月、焦月、季月、未月、暮夏、季夏、长夏、晚夏、杪夏、组暑、溽暑、极暑、林钟、精阳等。农历六月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蓬,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七月的雅称有:中月、兰月、瓜月、巧月、申月、凉月、霜月、桐月、秋月、文月、首秋、孟秋、初秋、少秋、瓜秋、早秋、新秋、兰秋、夷则、初商、瓜时等。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在这个月里,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八月的雅称有:桂月、壮月、获月、爽月、叶月、柘月、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桂秋、南吕、中律、竹春、正秋、仲秋、仲商等。《尔雅·释天》有:“八月为壮。” 郝懿行著《尔雅义疏》云:“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再如“桂月”,传说月中有桂,该月正是桂花飘香时,因此称之。

九月的雅称有:菊月、咏月、朽月、玄月、青女、穷秋、季秋、末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暮商、霜序、季商、季白等。农历九月菊花开放时,因称为“菊月”。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九月》曰:“九月为菊月。”“暮秋”,即秋末。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季商、杪秋。”

十月的雅称有:阳月、坤月、吉月、良月、露月、坤月、小阳春、应钟、开冬、冬飞、初冬、孟冬、玄冬、玄英等。如“孟冬”,它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在24个节气中的立冬、小雪两个节气。孟冬时节气候寒冷,曹孟德的诗《冬十月》,开篇即提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十一月的雅称有:冬月、辜月、葭月、畅月、雪月、寒月、 纸月、复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冬、正冬、中寒、仲冬等。“畅月”,《礼记·月令》中说:“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有一别称为畅月。

十二月的雅称有:严月、腊月、除月、冰月、殷正、清祀、冬素、季冬、暮冬、杪冬、穷冬、末冬等。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这些来自于古人智慧的雅称,每一个都饱含精巧美丽的诗意,值得品味和挖掘。这里所列的雅称,只是一小小部分,鉴于抛砖引玉的目的,就到这里。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些“土豪”式的命名,大跌眼镜的“洋名”等等,靠一靠,比一比。如果我们的老祖宗,再如果他们穿越而来,该是什么感觉呢!十二月份的雅称,可能就够我们品上年把的了。(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或美称

农厉十二月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