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2021年农历腊月十八属什么?(2021年农历腊月十八属什么)

发布时间:2024-01-29 14:19:59作者:孤单的城来源:网络

2021年农历腊月十八属什么(2021年农历腊月十八属什么生肖)

2021年农历腊月十八属什么

       运势可以从黄历中的禁忌中知道。人们可以通过黄历禁忌来区分当天能做的事情。在吉时吉日做事可以让运势变好。人们在做大事的时候,也会通过查询黄历禁忌来选择日子这样才能在好日子顺利做。

       2021年农历腊月二十八黄历

       阴历:二零二一年腊月二十八(2021年12月28日)

       阳历:2022-01-30

       属相:冲牛(丁丑)煞西

       星座:水瓶座

       吉神宜趋:天恩 普护

       凶恶宜忌:九空 元武 四击 大耗 月破 触水龙

       八字:辛丑 辛丑 桂未 任子

       八字五行:墙上土 墙上土 杨柳木 桑哲木

       今日黄历宜忌

       【宜】破屋 坏垣 余事不要

       【忌】一切都不合适

       2021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历史事件

       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文学社。

       1933年,以阴谋成为德国,德国法西斯成立。

       第一届联合国大会于194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

       1947年,山东、华东两野战军合并,新四军番号撤消。

       1948年,印度民族主义领袖、印度国大党创始人、20世纪非暴力倡导者圣雄甘地去世,享年79岁。

       爱国者李宗仁于1969年去世,享年7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资源合作开采条例》于1982年发布。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1992年,中国与摩尔多瓦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摩尔多瓦位于欧洲中部,基希纳乌是首都。

2021年农历腊月十八属什么生肖

【热点】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享年92岁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图/视觉中国

中国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北京大学已成立治丧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全校师生沉痛悼念厉以宁先生。

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厉以宁教授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厉以宁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等。(北大新闻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国家卫健委: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省份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中国网

2月2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三年多来,我国始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三年多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极限考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人民防线。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和统筹调配,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要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态势,保持常态化指挥体系有效运行,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水平。(央视新闻)

海关检出境外输入国内首例XBB.1.9等变异毒株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表示,当前,全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李政良介绍,自1月8日“乙类乙管”以来,截至2月26日,海关已累计检出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30种,检出了国内首例XBB.1.9、XBB.1.9.1和XBL等变异株。(央视新闻)

近期我国多省份出现流感、诺如聚集性感染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近期不少省份出现了流感、诺如感染等季节性传染病的聚集性发生。针对这些季节性传染病,国家卫健委已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都要做到应开尽开,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治疗药物,接诊的医生遇到有相关症状患者的时候要加强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因和症状给予积极治疗,切实保障好就诊患者的医疗需求。(新京报)

100秒讲透丨罕见病患者为何缺药?

视频来源:新京报动新闻

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全球已命名的罕见病超7000种,仅有5%-10%有药可治。我国收录的罕见病有121种,其中治疗47种罕见病的103种药物已在中国上市,其中73种药物已纳入医保,占比达70%,但目录外的高值药仍是患者的核心痛点。罕见病患者面临哪些困境?为何缺少治疗药物?(新京报)

【本地】

2月25日至两会闭幕,对进京邮件快件实行投递前“二次安检”

快递配送资料图。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2月27日,国家邮政局发出通知,自2月25日至会议闭幕之日,严禁收寄和投递寄往北京的“低慢小”航空器、穿越机等物品。北京局要部署企业在处理中心对进京邮件快件实行投递前“二次安检”,未经过“二次安检”的邮件快件不得安排投递。(国家邮政局官微)

【时政】

外交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不容他人置喙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图/外交部

据报道,韩国外交部长朴振日前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提及台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今天(2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他人置喙,如果韩方需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就需要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审慎处理台湾问题。(央视新闻)

东部战区就美P-8A反潜巡逻机穿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2月27日,美1架P-8A反潜巡逻机穿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兵力对美机穿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一切尽在掌握。美方行为蓄意干扰破坏地区局势,危害台海和平稳定,我们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战区部队随时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东部战区微博)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

招聘展位上,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正在沟通。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摄

近期,全国总工会发布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调查表明,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职工平均年龄38.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职工队伍结构组成、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技能素质、愿望诉求呈现新的特点。(央视新闻)

中央网信办:全国网信系统2022年下架移动应用程序420款

2022年以来,中央网信办紧紧围绕迎接服务保障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统一部署下,聚焦网民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情况,结合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精心组织、深入推进网上“扫黄打非”工作,强化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压实各方责任,深入整治网上各类涉黄涉非问题,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据统计,全国网信系统2022年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下架移动应用程序420款,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2.5万余家。( 网信中国官微)

工信部:不得通过“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APP

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通知提到,向用户推荐下载APP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不得通过“偷梁换柱”“强制捆绑”“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规范网页推荐下载行为。在用户浏览页面内容时,未经用户同意或主动选择,不得自动或强制下载APP,或以折叠显示、主动弹窗、频繁提示等方式强迫用户下载、打开APP,影响用户正常浏览信息。无正当理由,不得将下载APP与阅读网页内容相绑定。(工业和信息化部)

【社会】

大连一保洁员捡到2万现金报警后被开除?官方通报

2月25日,一则“保洁员捡到2万现金报警后疑似被开除”的消息引发热议。当晚,涉事的辽宁大连紫航海鲜大饭店发布视频称,饭店保洁员捡到2万元交上来两天以后又想把钱要回去据为己有,饭店后来将钱放到了派出所,保洁员属于外包公司,是自己辞职的。一时间,保洁员是否想将钱据为己有,以及离职真相成为关注焦点。2月27日下午,大连市西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宋某某拾金不昧行为属实,予以褒奖;涉事第三方保洁公司有关负责人在与宋某某沟通中处置不当,宋某某离职,在充分尊重其个人意愿基础上,西岗区有关部门协助推荐工作;涉事饭店内部管理不到位,对在事件过程中发表不当言论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严肃处理。涉事企业负责人已向宋某某当面道歉并取得谅解。(新京报)

官方回应两位七旬老人卸30吨水泥:家里条件不差,忙一辈子闲不下来

河南项城,两位七旬老人在寒风中卸了近30吨水泥,引发关注。2月27日,项城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两位老人并非项城当地人,也不是两口子,两人家里条件不差,“只是干了一辈子装卸工,闲不下来,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想继续干。”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了视频的发布者吴先生,他介绍,该视频拍摄于河南周口项城贾岭镇一村庄,邻居盖新房买水泥,两位老人是随车专门卸载水泥的。“一车水泥有二三十吨重,我不认识这两位老人,不知道老汉多少岁了,只知道老太太已经73岁了。”(极目新闻)

杭州警方通报“有人在医院伤人后跳楼”:存感情纠纷,2人死亡

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2月27日通报称,当日9时38分许,该局陆续接群众报警称:有人在邵逸夫医院伤人后跳楼。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经初步调查,阿某(男,31岁,医生)与吕某(女,32岁,医生)存在感情纠纷。当日上午,阿某窜至事发医院,持刀伤害吕某后跳楼身亡。12时35分许,吕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上城警方微博)

重庆警方回应路口装了78个监控:新旧设备调试,保留34个设备

2月27日,网友反映“路口惊现巨量摄像头,两根杆上安装了78个监控头”,重庆交巡警回应,该路口更新安装新设备,与旧设备进行联动调试,计划测试完成后撤除旧设备。2月26日凌晨,联动调试结束旧设备已撤除,保留34个设备 (主路单向6车道8个摄像头,24个补光灯,2个流量监测设备) ,均按照公安部标准和智能交通规定设计。(封面新闻)

【文体】

历史首位!梅西击败姆巴佩、本泽马第7次当选世界足球先生

梅西当选世界足球先生。图/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2月28日,2022年度国际足联颁奖典礼在巴黎举行,梅西击败姆巴佩、本泽马,职业生涯第7次当选世界足球先生。2009年至今,在世界足球先生、金球奖两大荣誉上,梅西均已7次获奖,双双高居历史首位。世界足球先生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球队的主教练、队长以及媒体代表、球迷共同选出,投票的参考范围为2021年8月8日至2022年12月18日。在此期间,梅西不仅帮助巴黎圣日耳曼获得法甲、法国超级杯冠军,更重要的是率领阿根廷获得卡塔尔世界杯冠军,再次当选世界足球先生可谓实至名归。(新京报)

国足新一期集训名单出炉 艾克森、蒋光太等人在列

现年50岁的塞尔维亚教练扬科维奇成为国足新任主教练。图/新华社

27日,中国足球协会公布了最新一期国家男子足球队集训名单。武磊、颜骏凌、张琳芃等人领衔,入籍球员艾克森等在列。这也是塞尔维亚籍新帅扬科维奇上任后国足首次集结。此次集训是为了备战2023卡塔尔亚洲杯决赛阶段及2026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赛事,球队将于3月1日至2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新西兰组织集训并参加热身赛事。按照赛程,国足将在3月23日迎来三年多以来的首场国际友谊赛。(人民日报客户端)

稳坐世界第一378周,德约科维奇这一成就无人能及

德约科维奇希望能保住世界第一。图/新华社

35岁的德约科维奇又解锁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2月27日公布的ATP(国际男子网球协会)世界排名中,稳居世界第一的德约科维奇在这一位置上已累计达到378周,超越格拉芙,成为历史第一人。自2011年7月首次登上世界第一后,德约科维奇近12年先后7次登顶。年初澳网夺冠后,他超越阿尔卡拉斯重返世界第一宝座。本周,德约科维奇在世界第一位置上已累计378周,超越名宿格拉芙,成为历史第一人。(新京报)

【国际】

意大利南部海域移民船只沉没事故遇难人数升至63人

据当地媒体2月27日报道,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大区克罗托内市附近海岸26日发生的移民船只沉没事故中,遇难人数已升至63人。目前搜救仍在继续。(央视新闻)

美国“毒列车”废弃物清理继续 环保局指定处理地点

本月初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发生的“毒列车”脱轨事故善后清理仍在继续,事故现场部分受污染废弃物定于27日运往该州两处指定地点。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第五区主管德布拉·肖尔26日说,这两处地点经过环保局认证,具备处理相关废弃物资质。部分液体废弃物将被运往维克里,排入当地一处地下注水井。部分固体废弃物也将由涉事铁路运营商诺福克南方公司运往东利物浦进行焚化处理。(央视新闻)

编辑 魏冕 校对 陈荻雁

2021年农历腊月十八属什么

来源:人民日报

2023年3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这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又一个标志性成果。立法法,被称为“管法的法”。这部在法律规范体系中起支架性作用的重要法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必将更好地发挥立法引领保障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立法、依法立法,使法律规范体系更加科学完备。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2014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明确指出“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021年12月,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

  …………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的以来,紧紧围绕总抓手,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高效组织、有序开展。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在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谱写了新时代良法善治新篇章。

  覆盖广、形式多、质量高,法律规范体系日臻完备

  2018年3月11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托,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作出郑重的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全面领导的内容,完善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和国家领导体制,确立国家监察制度……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又迎来了一次完善和升华。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要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21年10月,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用30多年时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人类法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不断对法律体系建设提出新需求,法律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加以完善。”

  时移世易,法随时变。

  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决定,正式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

  此前,2019年10月,按照“改革于法有据”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

  3年试行期间,对外贸易经营者相关手续办理流程得以精简,便利度显著提升,受到经营主体广泛认可。修法顺势而为。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两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在哪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行进到哪里,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在哪里,立法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制定反外国制裁法、陆地国界法等,用法治力量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修改反垄断法、个税法,支持和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社会关注的冒名顶替上学就业、高空抛物等问题作出回应;

  制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依法守护绿水青山;

  …………

  统计数据显示,党的以来,我国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4件,行政法规598件,地方性法规1.3万余件。

  翻阅一部部法律,丰富的立法形式令人眼前一亮。立法机关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为完成好这一重任,立法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总结我国民事立法的经验,针对现行民事制度、民法规范的不同情况,结合法治实践需要,灵活运用法典编纂方法,确保民法典编纂质量。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民法典。7编、1260条、10万余字,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典就此诞生。

  既有“大块头”,也有“小快灵”。

  2021年4月29日,备受关注的反食品浪费法表决通过,急用先行的“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创新,形成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线。

  从反食品浪费法、黑土地保护法等国家立法探索,到《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等地方立法实践,“小快灵”立法开辟出一条完善法律规范体系的新路径。

  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推进科学立法、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2019年11月2日临近傍晚,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格外热闹,气氛热烈。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

  “你们这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你们立足社区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总书记的一席话鼓舞人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立法成了群众“身边事”。

  如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设立3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已就152部法律草案等征求意见,收到“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1.5万多条。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立法工作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法律规范体系日臻完备。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治实施体系高效运行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引用商鞅变法时徙木立信的典故,深刻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2018年3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宣读誓词。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如今,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成为常态。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把宪法实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15年8月,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实行特赦;

  2019年9月,总书记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勋章奖章,这是现行宪法实施以来首次集中颁授国家勋章;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会听取法工委关于备案审查工作的报告,加强对备案审查工作中涉及的合宪性问题研究,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

  “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

  新时代10年,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实施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要求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

  党的以来,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央依法治国办一手抓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一手抓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

  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行政决策科学化、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落实和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成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

  用法治给行力定规矩、划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100-1=0”——“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2014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

  新时代10年,司法机关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明确刑事案件在侦查、起诉、审判环节的基本证据标准,让案件的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

  开展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整体办案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针对一些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推出公益诉讼制度;

  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立案难”问题成为历史;

  不断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信用惩戒机制,破解生效判决“执行难”问题……

  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建设,司法机关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化水平越高,经济社会发展就越有序,民生福祉就越有保障。

  总书记明确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

  今年1月16日,最高检发布第四批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包括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保险专项合规、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生产及财税管理专项合规……近年来,最高检部署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刑事犯罪诉源治理,做实对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

  放眼全国,“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取消和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而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越来越强。

  贯通协同、常态长效,法治监督体系不断织密

  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

  “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总书记强调,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要求,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抓紧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立法、执法、司法机关权力行使,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

  ——加强立法监督,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民法典出台后第二天,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明确提出:“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要抓紧清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开展民法典涉及领域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和专项审查工作,并持续加强对民法典涉及领域法规审查纠正力度,一些不符合民法典的地方性法规规定被一一审查出来。

  党的以来,备案审查工作逐步实现显性化、制度化、常态化,备案审查制度机制在保证令行禁止、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利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

  ——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环节,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强化执法监督,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开展专项督察。河北省司法厅出台行政执法禁止性清单,开展“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运动式执法”专项督察。

  加大日常监督。辽宁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活动,防止乱执法、随意检查,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影响。

  实行留痕管理。青海省格尔木市通过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实现全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接受群众监督。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建立职责透视平台,从执法效率、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温度等4个维度,接受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4类群体的评价。

  …………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

  总书记强调:“司法不能受权力干扰,不能受金钱、人情、关系干扰,防范这些干扰要有制度保障。”

  党的以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保证法官、检察官“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建立巡回检察制度、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检察机关在依法能动履职中加强法律监督;智慧法院、数字检察,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公正司法插上了“科技翅膀”……

  对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一律记录、全程留痕、定期通报、严肃追责。201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2015年3月,中央政法委印发《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2015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成为司法环境的“净化器”、公平正义的“安全阀”、拒腐防变的“护身符”。

  …………

  在法治监督体系中,监督主体涉及方方面面,监督方式也不断丰富,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其中,通过监察体制改革,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文书总量已超过1.3亿份,访问总量突破千亿次……作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站,中国裁判文书网实时更新。如今,人民法院已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法官越来越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

  建立健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制度,发布立法修法情况;政府部门深化政务公开,全过程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检察机关全面开展听证工作,坚持开门办案……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全面推进,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人才支撑、科技嵌入,法治保障体系更加有力

  法治保障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重要保障。能否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关系法治的高效运行,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实现。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

  2020年1月,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铺开,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推进建章立制,政法队伍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凝心铸魂,淬火砺剑。

  “要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着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2019年5月,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公安队伍明纪律、严要求。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组织政治轮训,开展比武演练,努力锻造公安铁军,全力护航平安中国。

  总书记明确指出:“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必须牵住的‘牛鼻子’。”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2017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367名最高法机关首批员额法官响亮宣誓,标志着员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全面落实,更多优秀人才下沉到一线办案。

  在锻造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同时,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国法律援助范围不断扩大,援助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共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点)57万个,律师法律服务实现县域层面全覆盖。

  2017年5月3日,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国法治理论、法学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培养出一大批信念坚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后备力量。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院校,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专家学者,持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科技和信息化的推动、保障作用越来越凸显。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

  如今,各级司法机关着力加强数字化建设,以移动化、信息化赋能,为风险精准“画像”,基层治理信息网络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线上”立案、“云端”办案、“智慧”公诉,群众享受到更多“指尖上的便利”,司法公正更加可触可感。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民普法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

  党的以来,各地各部门送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

  普法守法,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明确指出:“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渐浓厚。

  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完善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这个“法度”主要就是党内法规制度。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努力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准确把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原则,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两个确保’:确保全党坚定维护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2021年12月,在第二次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被集中概括为“十个坚持”,这为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必须首先把纪律规矩立起来。

  《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确立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4”基本框架;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2012年12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八项规定,这是党的以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2016年7月,中央印发《中国问责条例》,使党的问责工作有了第一部基础性法规……新时代10年,管党治党全面实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立规矩,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务实管用。

  “通过!”2022年10月2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总书记庄严宣布大会表决通过关于《中国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党的二十大对党章作出50处修改,把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写在了党的旗帜上。

  10年来,在总书记引领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契合现实需要,空白缺位的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尽快完善,成熟经验及时推广——

  制定出台《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着力强化“两个维护”制度保障;

  制定出台《领导经济工作规定》《中国宣传工作条例》等,运用制度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

  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党内监督条例》《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

  一组组数字,展示出党内法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卓著成效:10年来,共制定修订中央党内法规156部,占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的70.5%。截至2022年6月,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718部。

  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硬约束。

  总书记强调:“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10年来,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中国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各级党委(党组)将党内法规执行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坚决查处违反和破坏党内法规制度的行为。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也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学习党章作为重要内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对照重要党内法规作为重点内容,有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守规矩、知敬畏。

  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10年来,党的制度全面深刻发力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深化,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党内法规,成为“中国之治”的一个独特治理密码,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张金色名片。

  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强大法治力量。

2021农历腊月十八属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