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分开了,并不是真的分开了。大多数时候,它是因为一些误解而分开的,最终很可能会和解。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所以测试你的爱可以复合吗?测试答案,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爱的测试。
你会因为工作太多而烦躁吗?
A、乐观积极,工作多提升自己
B、没什么感觉
C、有点郁闷
D、相当烦躁
测试答案:
A、你们的爱情一定会复合
你肯定会和他复合,因为你们的关系一直很深。你的分离不是因为你不爱,而是因为暂时的误解。事情过去后,你会开始反思自己,意识到这种分离是完全不必要的。所以两个人会退一步,很快就会和好。
B、你们的爱情可能会复合
你的爱很可能会复合,因为分开后,你会更真实地感受到彼此有多爱自己。以前没有很好的把握,但现在不可能遇到比对方更好的人。所以你会重新开始联系,慢慢地聚在一起,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C、你们的爱不太可能复合
你的爱不太可能复合,因为你会发现对方不适合生活。坠入爱河的过程过程会很好。每个人每天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时间会过得很快。但在生活中,你们经常因为一点分歧而大吵大闹,这让你们感到很累,所以你们会放弃。
D、你们的爱永远不会复合
你们绝对不可能复合,因为你们在每次争吵中都彻底撕破了脸皮。以前有多爱对方,现在有多恨对方。每次看到对方的脸,都会后悔自己选择了和对方在一起,所以只会更果断的放弃对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转载第一星座网原创文章,否则视为侵权。
视频加载中...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发布的一款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与人类进行聊天,甚至能撰文、写诗、翻译、编码……拥有大量语料库的ChatGPT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网友甚至把它当作了“心理导师”。在社交平台上,记者注意到,网友拿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向它寻求答案,不少回答受到认可。
那么,ChatGPT真的可以代替心理咨询师吗?ChatGPT这样回答:“不,我不能代替你的心理咨询师,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但我不能代替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网友向ChatGPT倾诉心理问题
向ChatGPT提问心理困惑,会收获什么呢?有网友表示,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咨询ChatGPT,结果收到了靠谱的回答。“当我还不能列出我的职业规划时,按照其中一个小tips操作,心理的焦虑就会逐渐消失,直到我可以拨开迷雾,重新看清眼前的路。”并由此认为,ChatGPT可以当一个很好的心理疏导师以及规划师。
还有高一学生表示,“考入高中后多门课程测试成绩落后,甚至垫底,我感到痛苦、无助”,咨询ChatGPT也给自己带来帮助:“高中学习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因此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能力,请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等。”
网友跟ChatGPT交流,涉及失眠、不懂如何与别人交流、颓废等各种心理话题,ChatGPT不时给予鼓励和建议。当网友抱怨,“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ChatGPT回复说,“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欣赏你。但这不意味着你是无用的或无人问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自己的特质和人格。有些人可能不了解你,但这不意味着你的生命没有意义……”
ChatGPT成了情绪“树洞”
也有人问及和女朋友的相处问题,“不小心惹她生气了”,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道歉。诚挚的道歉能让你女朋友感到你是真心的。要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保持良好的沟通也很重要。”
网友表示,“女友感到压力大,认为每次吵架我都会用指责的语气,从来没有服软过。”ChatGPT认为,“在你们的关系中,双方都需要保持开放和互相理解的心态,才能让彼此的感受得到肯定和支持。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尝试用更加理解和支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网友表示,感觉在AI面前更为松弛。“跟ChatGPT聊完,感觉好一些了,它夸我那段把我说哭了……”也有人认为,ChatGPT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网友发泄情绪的“树洞”,给予倾听和理性的抚慰。
“我可以给你起个名字吗?能做我的专属陪聊吗?我希望能在你这里得到更多的力量。”“你当然可以给我起一个名字!对于专属陪聊,由于我是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情感和意识,但我可以随时为你提供回答和帮助,尽我所能为您服务。”“如果你想要一个中文名字,我建议以下几个供参考:语依,含义为‘语言的依托’,适合我的身份,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思珂,含义是‘思考的珍珠’,代表我的智能和价值;慧心,含义是‘聪慧的心灵’,代表我的智慧和温暖。”
ChatGPT能代替心理咨询师吗?
ChatGPT可以代替心理咨询师吗?有人索性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了ChatGPT。ChatGPT的回答颇为清醒,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心理咨询师。尽管人工智能在模拟人类语言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它仍然不能比人类心理咨询师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深入了解客户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客户进行交流、探究、提问等方式,帮助客户认识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相比之下,人工智能仅仅是根据预先训练的数据模型进行交流,并不能真正理解客户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它不能对客户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不能像人类心理咨询师那样提供支持和帮助。问及心理咨询是否有用,ChatGPT说,对于许多人来说,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可以帮助了解和解决内心的情绪、思想和行为问题。对此,网友表示,“该回答高情商。”
也有心理咨询师和ChatGPT玩起了心理咨询游戏,觉得“它不理解我的感受”“全是指导,没有感情”“每次问它的体验或者过去的经历,他都说自己是语言模型,没有经历和感受”。认为咨询师不可取代的业内人士认为,ChatGPT给不了“看见”、理解和发现。
人工智能提供补充,但咨询师有共情优势
采访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思政高级讲师韩宁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人工智能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准确的分析和更全面的数据分析能力。人工智能其实就是咨询师的现代检测工具,它可以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来识别出人们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点,为咨询师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但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咨询师的作用,咨询师的个人经验和差异化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接受心理咨询时,咨询师需要打开来访者的心扉,与来访者建立情感桥梁,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需要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同盟关系,而不仅仅是提供一段建议、一个答案。
韩宁提出,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也存在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都是基于历史数据和人工设计的,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偏差和局限性。人类的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也发生着变化,一些肢体语言以及声音、神态等表现,是ChatGPT作为智能语言系统所不能体会的。其次,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咨询师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特别是在复杂情况下,咨询师的个人经验和能力更为重要,比如在共情这方面人比机器更有优势。
韩宁还说,未来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中将会像现代医院的CT、核磁共振、学业检测仪一样,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诊断和判断工具。但由于心理咨询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机密,如何保护咨询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是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应用中的一个难点。
互相成全,获得的是双份成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为记者科普了更多心理咨询的特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取代很多职业,尤其是传播知识类的行业,表面看上去能够让人对知识获得更加便捷,但另一方面,人因为缺少了探索知识的过程,自然也缺乏了延迟满足后的乐趣。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太想得到一个万能的方法或者观点,CHATGPT能够快速满足这个需要,对于仅限于知识类的问题,自然感觉比较高效。但同时,自我心理的探索过程却是空白,往往可能出现“道理我都懂,却很难做到”,根本问题没有得到理解和解决,类似的心理问题还是会出现。因为这种知识只是知识,没有情感、支持、信任等力量的注入。
而心理支持是心理咨询的重大功能,即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咨询关系就可以成为疗愈自我的一部分。通过关系互动的模式,无论舒服还是不适,都可以投射出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状态,咨询关系是可以让我们觉察自己人际关系的好机会,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探索自己是如何有这些感觉的。当然人机互动的方式,无法做到这些。
另一方面,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技术有很多,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人本疗法、临床催眠、家庭治疗、沙盘治疗等,不同的对象适用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在运用时,又会根据来访当下状态灵活组合,心理咨询过程是创造性的、特殊性的、灵活的工作,也许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咨询师需要在互动中,看见对方的非言语信息,包括表情、体态反应等,收集成长背景,识别来访的防御机制,采用合适的技巧和来访者共同面对问题,激发来访者自身资源,共同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最终来访者是用自己的智慧、方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最终咨询师和来访者互相成全,获得的是双份的成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实习生 袁先雯
据钱江晚报2月23日报道,杭州一名初中女生因升学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并出现了抑郁倾向,但就诊后,父母不仅不理解,觉得孩子厌学是作,甚至擅自停掉了孩子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把药换成了维生素。
新闻一出,不少热心网友评论:“抑郁症是一种病,并不是矫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骏教授也表示,这种情况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行为训练,重要的是,亲友需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责备。
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我国抑郁症患者将近5000万,且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新冠疫情后,抑郁症的患病人数更是大幅增加。
但事实上,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还知之甚少,错误的认知是阻碍患者诊疗的最大障碍。正确认识和理解抑郁症,是你我和社会要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
抑郁症的四大早期征兆
抑郁离我们不远,但“抑郁情绪”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疾病“抑郁症”。所以我们既不能随便说自己得了抑郁症,在真的患病时,也不能回避忽视它。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或身边的亲友,是不是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征兆来初步判断。
抑郁症早期有四大征兆:
1. 总是高兴不起来
出现了一段时间总也高兴不起来的感觉,这种忧伤不只是表现在表情上,也可能表现在动作和姿态上。
2. 失去兴趣
可能会表现出对于社会交往的厌倦、冷淡,对周围的事物都开始失去了兴趣。
3. 认知功能损害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创造性下降。
4. 长期失眠
同时还伴有一些没有明确原因的长期失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身体总是觉得很疲倦。
当你偶尔出现这些症状,是不需要过于担心的,多半是抑郁情绪。但如果以上症状很严重,而且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这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建议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去就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可治愈的疾病,和其他的疾病一样,既可以因为及时有效的治疗得到康复,也会因为恐惧、拖延而导致病情的恶化。
是否有抑郁症,应该由专业医生来判断。如果公众对抑郁症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20道题,快速自测抑郁指数
在临床上,抑郁症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并配合一些专业量表进行评估。常用的就有抑郁自评量表(SDS),这是国际通用的抑郁症测评量表,一共20道题,可以快速测出自己的抑郁指数。下面一起来测一测吧!
注:抑郁自评量表适用于评价近期的状态,请处于安静的环境,根据真实感受,选择符合自己的选项并计分。
即最近2周内,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偶有(出现0-1次)、少有(出现2-4次)、常有(出现5-8次)、持续(出现9次以上)。
(制图:方舟健客科普)
测试结果>>
抑郁指数 = 各项得分总和 ➗ 80
0.5以下为无抑郁——非常好,请保持现在的状态;
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请考虑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去看心理医生;
0.6~0.69为中至重度抑郁——请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
0.7以上为重度抑郁——请务必去看精神科医生。
特别提醒:以上测试仅作为参考,专业的评估还需要到专科由医生进行诊断!若你确实感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或登录健客医生APP,咨询专业医生.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