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节气,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由二十四个不同的节气组成的。那么二十四节气是什么呢?二十四节气排名正确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的老黄历。!
你可能会感兴趣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
立春
2月3日~5日,太阳达黄经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
2月18日~20太阳移到黄经330度。这意味着气候逐渐恢复,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加,空气湿度增加,但冷空气活动仍然非常频繁。
惊蛰
3月5日~7太阳移到黄经345度。春雷开始轰鸣,唤醒昆虫和小动物,昆虫和小动物在土壤中冬眠。冬天的鸡蛋即将孵化。这个节气意味着春天越来越浓,气温升高,但寒冷温暖,温度和风变化很大。
春分
3月21日~22太阳移到黄经6度,阳光直射赤道。分意味着半。这是春天90天的中间点,叫做春分。这一天日夜相等。中国广大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4月5日~6太阳移到黄经15度。这个节气说明温度变暖了,植被萌动了,自然界里有一个美丽清晰的场景。
谷雨
4月19日~21太阳移到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加,有利于谷物生长。
立夏
5月5日~6这个节气意味着夏天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即将来临,农业活动已经进入了夏天繁忙的季节。
小满
5月20日~22夏熟作物,如满、饱满、麦类等,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你可能对北京稻香村 24节气感兴趣
芒种
6月5日~7太阳移到黄经75度。芒是指壳尖的细毛。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作最繁忙的时候。夏收、夏管、夏种需要及时进行。
夏至
6月20日~22当太阳移到黄经90度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意味着仲夏即将到来,气温将继续上升。
小暑
7月6日~8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2日~24太阳已经达到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中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过多的异常年份。
立秋
8月7日~9太阳移到黄经135度。这个节气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开始,植被开始结果,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2日~24日本,地方意味着终止,这意味着炎热即将过去炎热在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逐渐下降。因为是秋收,降水很有价值。
白露
9月7日~9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65度。由于阳光直射点明显向南移动,各地气温迅速下降,天气凉爽。晚上,靠近地面的水和气在植物和树木上形成白色露珠,因此被称为白露。
秋分
9月22日-24太阳移到黄经180度,阳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天90天的中分点,昼夜再次相等。从那以后,北半球日夜短暂。
你可能对2020年24节气交节时间表感兴趣
寒露
10月8日~9太阳移到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温度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很冷,所以它被称为冷露风。这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表明气候的寒冷程度将逐渐加剧。
霜降
10月23日~24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为10月下旬,与霜降节日一致。霜冻是由地面上的水蒸气在寒冷天气下凝结而成的。因此,霜冻不是霜冻。寒冷的天气对作物的生长危害很大。
立冬
11月7日~8太阳移到黄经225度,从冬天开始。
小雪
11月22日~23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雪花,但初始雪阶段,雪量小,次数少,小雪节气后黄河流域降雪。
大雪
12月6日~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多,地面逐渐积雪。
冬至
12月21日~23太阳移到黄经270度。这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而北半球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后,北半球白天越来越短,气温持续下降,开始进入几个寒冷的日子。
小寒
1月5日~7这个节气说冬天最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大寒
1月20日~21天气很冷,天气很冷,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真题 1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满芒夏暑相连”包含了多少个节气?( )
A.6
B.5
C.4
D.7
【答案】A
【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一句包含了六个节气。“夏满芒夏暑相连”一句包含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故本题答案为 A 选项。
真题 2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中,“立夏”之后的下一个节气是
( )。
A.芒种
B.小满
C.夏至
D.小暑
【答案】B
【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故本题答案为 B 选项。
真题 3
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B.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C.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答案】C
【解析】二十四节气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排列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因此,排序正确的是 C 项。故本题答案为 C 选项。
真题 4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答案】B
【解析】A 项,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谷雨时节,雨水充足适合谷物生长,二者都反映了降水现象,选项表述正确,排除。B 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选项表述错误,当选。C 项,惊蛰表示昆虫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代表春天来了;清明表示草木开始茂盛,二者都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选项表述正确,排除。D 项,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二者都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选项表述正确,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B 选项。
真题 5
下列关于北半球二十四节气中“夏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年的 6 月 21 日或 22 日,太阳到达黄经 90°,是“夏至”节气
B.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夏至,指夏天即将到来
D.夏至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答案】C
【解析】每年的 6 月 21 日或 22 日,太阳到达黄经 90°是夏至节气。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C 项,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7 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立夏”就代表夏天已经到来,所以“夏至,指夏天即将到来”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当选。A、B、D 项,选项表述正确,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C 选项。
真题 6
(不定项选择)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下列选项中属于节气的是( )。
A.清明
B.重阳
C.谷雨
D.端午
【答案】AC
【解析】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AC 项符合题意,当选。BC 项,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而不是二十四节气,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AC 选项。
真题 7
下列节气中,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时间最接近的是( )。
A.谷雨
B.冬至
C.清明
D.霜降
【答案】D
【解析】“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一节日的习俗是登高、赏菊、插茱萸。A 项,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 4 月 19 日——21 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十二月中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 12 月 21——23 日。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8 天,一般是在公历 4 月 5 号前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与题干描写的时间最接近。符合题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 D 选项。
真题 8
在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雷声一般开始出现在 3 月末甚至更晚。可见,雷声开始出现的时候是
( )。
A.立春
B.雨水
C.惊蛰
D.春分
【答案】D
【解析】A 项,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到达的时间点为公历每年 2 月 3——5 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前后,代表春季的开始。题干中雷声开始出现在 3 月末,因此并不是立春这一节气。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到达的时间点为公历每年 2 月 18——20 日,即农历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其代表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题干中雷声开始出现在 3 月末,因此并不是雨水这一节气。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其到达的时间点为公历每年 3 月 5 或 6 日,题干中雷声开始出现在 3 月末甚至,而惊蛰在三月初,因此并不是惊蛰这一节气。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到达的时间点为公历每年 3 月 20 左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平分。题干中雷声开始出现在 3 月末,与春分节气的时间点吻合。符合题意,当选。故本题答案为 D 选项。
真题 9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
A.清明、数伏、冬至等都属于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B.古人以“社稷”指代国家,其中“社”指土地之神
C.古诗文中以“桑梓”指代家乡,“布衣”指代平民
D.古人常以折柳相赠表示对将要远行之人的留恋之情
【答案】A
【解析】A 项,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数伏”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选项表述错误,当选。B 项,社稷中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因此用“布衣”指代平民,选项表述正确,排除。C 项,古代时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说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就用来做“故乡”的代称,选项表述正确,排除。D 项,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选项表述正确,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A 选项。
真题 10
下列说法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小满时节,我国东部由低温导致呼吸疾病明显增多
B.芒种时节,我国南方居民发现春困的感觉有所加剧
C.处暑时节,我国北方医院里中暑病人相对有所减少
D.雨水过后我国西部蚊蝇所传播的疾病开始明显增多
【答案】C
【解析】A 项,小满是 24 节气中的第 8 个节气,交接时间点在公历 5 月 20 日到 22 日之间。小满过后,全国各地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温度升高,降水进一步增多,呼吸疾病减少,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 项,芒种时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9 个节气,交接时间点是公历 6 月 6 日或 7 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接近夏季,春困的感觉应该减少,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 项,处暑是 24 节气中的第 14 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 8 月 23 日前后,处暑天气由热转凉,北方尤为明显,中暑人数减少,选项表述正确,当选。D 项,雨水是 24 节气中的第 2 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 2 月 18-20 日)。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但仍处于初春低温时期,蚊蝇较少,选项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C 选项。
真题 11
下列选项中按照诗句内容所代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④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A.③①④②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是指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②是指秋季的白露,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③是指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④是指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①④②。故本题答案为 A 选项。
真题 12
下列选项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B.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C.清代内阁秘本档
D.二十四节气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梅花篆字)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A 项,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但并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2013 年 6 月 22 日在第 37 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清代内阁秘本档是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1999 年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但并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2016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2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1 届常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符合题意,当选。故本题答案为 D 选项。
阳春三月,随着气温持续回暖,农业生产日益繁忙。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为切实给城镇及农村客户生产、生活提供“用心”的供电服务,3月13日,国网宁远县供电电公司以农业“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节点,特制定供电服务“二十四节气表”,该公司农电管理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将固定季节开展的常规重点工作纳入节气表进行安排,确保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和便捷优质的服务保障。
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全国道德模范周维忠影响力,打造员服务队品牌,该公司东方红(松风)员服务队精心部署,加强计划管理,开展农村客户走访,根据客户用电情况,对照农业“二十四节气”对应节气开展供电服务,结合迎峰度夏(冬)、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国中、高考以及全市举办各大活动等特殊时段,通过开展优质保电、用电宣传咨询、驻村上门服务等活动形式,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落地,取得实效,努力打造“国网湖南省东方红(松风)员服务队”优秀品牌。当前当地即将开展春耕春灌,该公司党员服务队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井口渠边,发放安全用电宣传材料,对重点农业线路进行巡视,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用电难题,指导他们科学安全用电,使百姓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同时,该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强“二十四节气表”发布、进度跟踪、反馈,情况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强化进度管控和督查,严格月度考核,确保“服务三农二十四节气表”中的重点工作任务如期开展和有效落实。(袁成勇)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